第一百零九章
關燈
小
中
大
深秋天氣漸寒,趁著午後,水溫最高的時機,這爺倆說幹就幹,匆匆吃罷午飯,王利民就招呼了劉春生、二牤子幾個要好的。
成海回家一說,兩個兄弟都要上學,老爹王利軍卻跟了來。
一會兒功夫也湊了五六個人,都是青壯年,二牤子和成海擡了網子,王利民和劉春生則擡了一個大筐,說說笑笑往水塘子邊走去。
正好是周六,小秋和小夏去了學校才知道,這天下午,學校裏組織孩子們‘勤工儉學’,高年級的學生砍柴,低年級的學生拾草。
說起來,這也是這個時代農村學校的傳統,撿拾來的柴草,冬季供孩子們點火取暖,也供給老師們平常生火做飯的所用。而且,這個時候的老師不會袖手看著孩子們勞作,而是真的帶著孩子們一起勞作,包括王懷清校長也不例外。
小夏是二年級,一二年級的學生負責去樹林裏撿掉落的幹樹枝,由宋秀菊帶領。小秋上三年級,與四年級的學生一起,用筢子摟幹草,用鐮刀割草,由王懷清校長帶領。四五年級的學生則由廖辰帶領,拿手鋸和斧頭上樹,砍幹枯的樹枝。
對農村孩子來說,撿柴摟草,甚至砍柴這些,都不算多繁重的勞動,倒是能夠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去四野廣闊的天地裏去玩笑打混,更讓他們興奮和開心,拎著鋸子的,扛著耙子的……沒有美味的零食,沒有漂亮的衣衫……卻絲毫不比城市孩子們春游的氣氛差,個頂個喜笑顏開的。
這會兒學校裏,也不分體委、學委……就一個班長,交作業、帶隊,統統都是一個人的。
這大半年來,小秋比之前躥高了一截,已經不再比同齡人矮了。可她跳級後成了班上最小的一個,與大兩三歲甚至四五歲的學生比起來,就顯得顯得特別瘦小,四年級的高個子男生比她更是能高出一個半頭。
不過,她帶的隊伍卻比別的班級都整齊,學生們也特別配合,雖然也會小聲說話,卻比旁的隊伍亂哄哄吵嚷嚷,甚至追逐打鬧的強出許多,這讓小秋很有那麽一點兒暗自得意。
其實學生們的目的地隔得不遠,砍柴和撿柴的都在林子裏,割草摟柴火的就在樹林旁邊的葦塘旁。孩子們要割的就是葦塘周邊,長勢低矮不成用的蘆葦。有割的,有摟的,然後打捆裝車運回去就好了。
等孩子們來到葦塘邊,一眼就看見了水塘另一邊,正在架網捕魚的王利民等人。說起來,捕魚可比摟草幹活兒吸引力大多了,男生們立刻被吸引了註意力,紛紛跑到水邊看熱鬧,那一臉熱切的,若是能生出一雙翅膀,怕是早就飛過去,加入到捕魚的隊伍裏去了。
好在王懷清校長很是有威嚴,吆喝一聲,孩子們即便戀戀不舍,也回來開始幹活,只不過,有些心不在焉,時不時地回頭瞅兩眼罷了。
在一個學生被鐮刀傷了手之後,王懷清校長發話,男女搭配五人一組,一組割滿一車蘆葦,就可以自由活動了。這個政策一出,孩子們仿佛瞬間加滿了油,個個開動十二成馬力出來,割草、摟草、裝車,一陣風似的,完全顧不上說話打鬧玩耍,效率自然就提起來,原定一下午的勞動課,不過一個半小時就完成了,並運送回學校的操場晾曬好……
另一邊王利民撈魚的隊伍也迅速擴大,從他們四五個人,很快吸引了大半個村子的青壯漢子,後來又有孩子們的加入,簡直是合村出動,數年沒有動過的河塘被人們輪番過網……大大小小的魚被網上來,丟在岸邊的亂草叢裏,引發岸上大人孩子們的一陣陣歡呼。
王利群一看這個場景,就幹脆制止了這次私捕,轉而安排人,再去縣城買一擡架網,全村對村裏的水灣河塘來一次集體捕魚。也讓大家夥兒都改善改善,免得分配不均,引發矛盾。
即便如此,王利民和後來參與的十多個青壯也捕了小二百斤魚。有人就嚷嚷著,讓他們把所捕的魚也拿出來分。
二牤子就出聲了:“平日裏,村裏人釣魚撈魚的,從來沒要求大家夥兒分過。今兒,咱們自己花錢買了漁網給大家夥兒用,多占幾斤魚也不算什麽吧?”
劉春生等人也紛紛附和:“咱們的網給大家夥兒用不說,今兒這一趟也是替村裏試試水了,要不然,也不知道塘子裏有這麽些魚呀……”
眾人亂紛紛還說什麽,王利民卻跟王利群商量了,王利群咳嗦一聲,大聲道:“今兒這魚呀,咱們就別眼饞了,剛剛利民給我說了,今兒得的這些魚,他們下水的幾個,一人挑兩條回去,其餘的,都給村裏的五保戶烈軍屬和七十以上老人分分。這樣,誰家有老人的,還有幾家五保戶,都去通知一聲,到大隊裏來領魚啦!”
五保戶、烈軍屬不用說,村裏本就照顧。給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是敬老尊老,自然也沒有話說。一番話說出來,大家誰也不吵吵不嚷嚷了。
劉春生在旁邊發話:“網子是利民哥自己掏錢買的,也不能白用吧?”
人群裏立刻就有人接話:“那是,那一副網子可不便宜,哪能白用啊!怎麽也得多分幾條魚才行啊!”
二牤子反應快,第一個笑嘻嘻地上前,伸手拉過旁邊的一只空筐子來,撿著最大的魚往裏撈,一邊招呼跑過來看熱鬧的小秋小夏:“小秋小夏,快來,這是你們家的!”
說話功夫,劉春生在另一個魚筐裏也順手撈了兩條大的扔進來,王利民一看都五六條大魚了,他們倆還不停手,頗有些哭笑不得,連忙笑著拿開筐子,交給小秋和小夏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成海回家一說,兩個兄弟都要上學,老爹王利軍卻跟了來。
一會兒功夫也湊了五六個人,都是青壯年,二牤子和成海擡了網子,王利民和劉春生則擡了一個大筐,說說笑笑往水塘子邊走去。
正好是周六,小秋和小夏去了學校才知道,這天下午,學校裏組織孩子們‘勤工儉學’,高年級的學生砍柴,低年級的學生拾草。
說起來,這也是這個時代農村學校的傳統,撿拾來的柴草,冬季供孩子們點火取暖,也供給老師們平常生火做飯的所用。而且,這個時候的老師不會袖手看著孩子們勞作,而是真的帶著孩子們一起勞作,包括王懷清校長也不例外。
小夏是二年級,一二年級的學生負責去樹林裏撿掉落的幹樹枝,由宋秀菊帶領。小秋上三年級,與四年級的學生一起,用筢子摟幹草,用鐮刀割草,由王懷清校長帶領。四五年級的學生則由廖辰帶領,拿手鋸和斧頭上樹,砍幹枯的樹枝。
對農村孩子來說,撿柴摟草,甚至砍柴這些,都不算多繁重的勞動,倒是能夠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去四野廣闊的天地裏去玩笑打混,更讓他們興奮和開心,拎著鋸子的,扛著耙子的……沒有美味的零食,沒有漂亮的衣衫……卻絲毫不比城市孩子們春游的氣氛差,個頂個喜笑顏開的。
這會兒學校裏,也不分體委、學委……就一個班長,交作業、帶隊,統統都是一個人的。
這大半年來,小秋比之前躥高了一截,已經不再比同齡人矮了。可她跳級後成了班上最小的一個,與大兩三歲甚至四五歲的學生比起來,就顯得顯得特別瘦小,四年級的高個子男生比她更是能高出一個半頭。
不過,她帶的隊伍卻比別的班級都整齊,學生們也特別配合,雖然也會小聲說話,卻比旁的隊伍亂哄哄吵嚷嚷,甚至追逐打鬧的強出許多,這讓小秋很有那麽一點兒暗自得意。
其實學生們的目的地隔得不遠,砍柴和撿柴的都在林子裏,割草摟柴火的就在樹林旁邊的葦塘旁。孩子們要割的就是葦塘周邊,長勢低矮不成用的蘆葦。有割的,有摟的,然後打捆裝車運回去就好了。
等孩子們來到葦塘邊,一眼就看見了水塘另一邊,正在架網捕魚的王利民等人。說起來,捕魚可比摟草幹活兒吸引力大多了,男生們立刻被吸引了註意力,紛紛跑到水邊看熱鬧,那一臉熱切的,若是能生出一雙翅膀,怕是早就飛過去,加入到捕魚的隊伍裏去了。
好在王懷清校長很是有威嚴,吆喝一聲,孩子們即便戀戀不舍,也回來開始幹活,只不過,有些心不在焉,時不時地回頭瞅兩眼罷了。
在一個學生被鐮刀傷了手之後,王懷清校長發話,男女搭配五人一組,一組割滿一車蘆葦,就可以自由活動了。這個政策一出,孩子們仿佛瞬間加滿了油,個個開動十二成馬力出來,割草、摟草、裝車,一陣風似的,完全顧不上說話打鬧玩耍,效率自然就提起來,原定一下午的勞動課,不過一個半小時就完成了,並運送回學校的操場晾曬好……
另一邊王利民撈魚的隊伍也迅速擴大,從他們四五個人,很快吸引了大半個村子的青壯漢子,後來又有孩子們的加入,簡直是合村出動,數年沒有動過的河塘被人們輪番過網……大大小小的魚被網上來,丟在岸邊的亂草叢裏,引發岸上大人孩子們的一陣陣歡呼。
王利群一看這個場景,就幹脆制止了這次私捕,轉而安排人,再去縣城買一擡架網,全村對村裏的水灣河塘來一次集體捕魚。也讓大家夥兒都改善改善,免得分配不均,引發矛盾。
即便如此,王利民和後來參與的十多個青壯也捕了小二百斤魚。有人就嚷嚷著,讓他們把所捕的魚也拿出來分。
二牤子就出聲了:“平日裏,村裏人釣魚撈魚的,從來沒要求大家夥兒分過。今兒,咱們自己花錢買了漁網給大家夥兒用,多占幾斤魚也不算什麽吧?”
劉春生等人也紛紛附和:“咱們的網給大家夥兒用不說,今兒這一趟也是替村裏試試水了,要不然,也不知道塘子裏有這麽些魚呀……”
眾人亂紛紛還說什麽,王利民卻跟王利群商量了,王利群咳嗦一聲,大聲道:“今兒這魚呀,咱們就別眼饞了,剛剛利民給我說了,今兒得的這些魚,他們下水的幾個,一人挑兩條回去,其餘的,都給村裏的五保戶烈軍屬和七十以上老人分分。這樣,誰家有老人的,還有幾家五保戶,都去通知一聲,到大隊裏來領魚啦!”
五保戶、烈軍屬不用說,村裏本就照顧。給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是敬老尊老,自然也沒有話說。一番話說出來,大家誰也不吵吵不嚷嚷了。
劉春生在旁邊發話:“網子是利民哥自己掏錢買的,也不能白用吧?”
人群裏立刻就有人接話:“那是,那一副網子可不便宜,哪能白用啊!怎麽也得多分幾條魚才行啊!”
二牤子反應快,第一個笑嘻嘻地上前,伸手拉過旁邊的一只空筐子來,撿著最大的魚往裏撈,一邊招呼跑過來看熱鬧的小秋小夏:“小秋小夏,快來,這是你們家的!”
說話功夫,劉春生在另一個魚筐裏也順手撈了兩條大的扔進來,王利民一看都五六條大魚了,他們倆還不停手,頗有些哭笑不得,連忙笑著拿開筐子,交給小秋和小夏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